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学院概况  党建工作  审核评估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学团工作 
站内搜索:
新闻动态
喜报!我校获批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
青春溢彩 逐梦前行 —第十七届“追...
博览地质长河 品味地博雅韵—辽宁科...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携手建平县矿山...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深入本钢建设公...
我校与本钢(集团)建设有限责任公...
探索未知,迎接挑战— “追星北斗”...

教学管理
您的位置: 首页>>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正文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
2023-05-09 17:04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文

 

 

20228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

一、备课环节质量标准

(一)基本要求备课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进行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备课环节主要包括把握大纲、钻研教材、准备教学进度表和讲稿、设计教案、开发课件、准备教具、实验预做等工作。备课环节的基本要求是:

1任课教师必须明确备课目的,备课是为了学生“学好”,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克服“只重备教材,忽略备学生,轻视备方法”的做法,注重整体性,考虑全面性。

2)教师备课除认真、深入钻研教材外,必须广泛猎取和掌握丰富的相关知识,要特别注意吸收新思想、新信息,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充实备课内容。教师备课应紧扣教材,又不拘于教材,应参阅本课程其他教材或专著,深入钻研、分析,集众家之所长,择其精华而授之。

3)备课时既要考虑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差异教育,因材施教,克服教学中的片面性和一般化,讲究备课的针对性。要针对大纲、针对教材、针对授课对象,结合课程特点和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备课工作具有实效性。

4)教师备课时要掌握教材的内容、特点,弄清主要问题的来龙去脉及领悟关键内容的前因后果,精心构思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和重点内容的展开与深入步骤,做到条理分明,层次清楚,注意教学设计的层次性。

5)教师要注重备课的计划性,对每一章节、每一单元的知识点认真进行梳理,对分析判断结果加以整理、归纳,认真编制学期授课计划总表,并编写成教案。


 

(二)质量标准

教学环节

观测点

质量标准

备注

1.备内容

1.1

钻研教学大纲

了解所授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了解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关系;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与要求,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要点、重点、难点。

 

1.2

钻研教材

清楚与本课程有关的“已学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内容及相关知识点,钻研透本教材的知识结构,弄清教材的重点章节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对插图的构思及意义、练习的安排与解答等了如指掌,并有针对性地适度拓展备课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思想提高的潜在因素,寓于讲稿之中。

 

1.3

准备教学资料

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并能结合教材的不足给学生推荐学习参考书;针对所授课程的内容,广泛搜集典型案例和工程案例,并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2.备学生

2.1

知识基础

了解所授对象的生源构成,清楚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已学课程情况,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

 

2.2

学习能力

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品德意志、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了解学生自习情况和学习习惯,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

 

2.3

学习要求

针对本课程,收集学生在学习上的疑点、难点和对教学的意见等,并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及时恰当地设计或修订教学方案。

 

3.

备方法

3.1

讲授次序

备课时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来编写教案,导入新课、讲授、复习巩固、小结等过程设计合理。

 

3.2

讲课重点

能够针对课程特点,在备课中注意突出重点(每节课至少明确一个重点,但重点也不宜过多),化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易混、易错内容),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3.3

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混滑、易差错或易疏忽的问题,采取设问、质疑、比较、讨论等方法搞清楚;采用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指导与研究、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理论学习与实践、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强化学习动机。

 

3.4

教学手段

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部分章节能够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注意教学手段的改进。

 

4.

备结构

4.1

教学步骤

结合讲授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对学生预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课末小结等有精心的构思,做到有条不紊、环环相扣、严谨有序。

 

 

4.2

时间分配

根据不同内容、不同要求及有关内容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大纲科学划分教学时数,同时结合讲授内容合理安排每次课的时间进程,做到内容紧凑,时间分配科学,留有余地。

 


 

4.3

教学组织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师生双边活动安排适当,计划周密科学,联系生产实际、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做到教书育人。

 

4.4

板书设计

有详细的板书设计,布局合理,条理清楚,重点内容充分体现。

 

5.

备教具

5.1

教具器材

熟悉常用教具器材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教案设计中明确上课演示要用到的教具和器材名称。

 

5.2

案例资料

针对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对典型案例资料进行梳理,其资料的引用和介绍写入教案,做到安排紧凑,突出实效。

 

5.3

实验试做

课前对演示性实验应亲自试做,对试做中出现的问题有原因分析和处置方法,精心设计实验程序。

 

6.备进度

6.1

授课计划

认真编写授课计划,授课计划中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各类学时、考核方式、采用教材与版本、教学计划内容、学时考核成绩记录等各项目填写完整,理论教学、辅助教学(实验、操作、讨论、习题)等环节安排科学,按照课程大纲课时安排、重难点将教学计划内容填写完善,教研室主任和院(部)长签字完整。上述工作于开学两天内完成。

 

6.2教案

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安排教学内容详细,重点突出,各项目填写规范、内涵完整、整体和谐。教案按规定要求分章节编写,在讲课前已全部完成。

 

6.3备课量

在假期中至少备好2周课时数的教学内容;每堂课的教学准备至少应提前一周完成。

 

 

二、课堂教学环节质量

(一)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正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方法恰当、仪态大方、语言艺术、板书合理、联系实际、教书育人、气氛活跃、组织有序,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品德、提高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如下:

1)执教严谨,认真负责;教态自然大方,和蔼可亲;着装整洁、朴素;言谈举止端庄,为人师表形象好。

2)认真授课,严格按授课计划总表开展教学活动,按时上下课。

3)教学内容正确、充实、系统,深度适宜,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并重视联系生产、社会和生活实际。

4)课堂教学内容要优化,环节要完整,组织要合理,思路要清晰,结构要严谨,衔接要自然,能有效利用课时。

5)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启发性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适合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6)善于突出重点,根据教材内容体系、与其他课程间的联系及实际需要,找准课程重点和课堂重点,在讲解时分清主次,有详有略。

7)讲课语言准确、简洁、流畅,使用普通话。

8)善于课堂管理,教学组织紧凑,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

9)板书布局合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内容简洁,重点突出,书写规范,图表准确、清楚。

10)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书育人功能,突出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二)质量标准

教学环节

观测点

质量标准

备注

1.

教学态度

1.1

事业心

热爱教育事业,事业心强、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在品德、言行、举止、作风上为人师表,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对学生体现人本关怀。

 

1.2

责任心

工作责任心强,对自己、对学生严格要求,勇于善于管理;备课认真,讲课熟练、精神饱满;教案讲稿规范、有特色、质量高。

 

2.

教学目标

2.1

教学对象

熟悉授课对象,教学目标明确、体现专业教育教学的特点。

 

2.2

知识目标

讲授新课前准确、简明扼要地向学生展示本教学单元的知识目标,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

 

2.3

能力目标

在讲授新课前,使学生明确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培养哪些能力,上课前做好这些教学目标的展示。

 

2.4

学习提示

通过教学目标的展示,对学生就相应章节的学习提出要求,对学生复习和预习给予有效指导。

 

3.

教学内容

3.1

思想性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教学内容,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3.2

科学性

教学内容正确、科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理论阐述准确,概念清晰,条理分明,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3.3

先进性

讲课内容新颖,注意知识更新,及时、准确反映当代科技成果与水平;专业课中及时准确将科研成果或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介绍给学生。

 

3.4

有效性

理论联系实际,重点难点突出、信息量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知识传播,更注重方法传递。

 

4.

教学方法

4.1

多样性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4.2

针对性

根据生状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4.3

时代性

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富有时代气息;尽可能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授课,效果良好。

 

4.4

指导性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给予指导,指导自然、有效。

 

5.

教学组织

5.1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自然、贴切,目的性强,使学生温故知新,对本节课的内容、方法和理论阐述的思路有提示作用,具有新颖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2

讲授新课

新课讲授生动、完整,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讲清难点;通过双边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张驰得当。

 

5.3

归纳总结

课末归纳小结清晰、准确,突出重点,使学生对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解题的一般思想方法有准确的把握,结尾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

 

5.4

复习巩固

课前复习或复习课,从新的角度使学过的知识重现,做到安排合理、内容系统、重点突出,使学生有新的收获;复习方式新颖,形式多样。

 

6.

教学技能

6.1

教态

衣冠整洁、朴素,仪表端正,亲切和蔼,举止文明:教态自然大方,为人师表、形象好。

 

6.2

语言

语言准确、简洁、流畅,使用普通话,声音宏亮、清晰;语速快慢适中;表达生动有趣,抑扬顿挫,以手势助说话,以情感人,并富有启发性、形象性和逻辑性。

 

6.3

板书

字体较清晰,条理较清楚,重点较突出,比较简洁;板面安排较合理,图表准确。

 

6.4

课堂组织

及时、认真检查记录学生到课情况,注意维持课堂秩序,教育和督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

 

7.

教学特色

7.1

艺术性

教学艺术应用自然、得体,形成了个人的教学风格。

 

7.2

创新性

教学形式新颖、不落俗套,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使人耳目一新。

 

8.

教学效果

8.1

达成度分析

对照教学大纲进行学生对基本内容、重点、难点掌握的达成度分析,并记录在教案小结中。

 

8.2

改进措施

总结课堂教学环节中教与学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为后续同一课程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上述内容要在教学日志课程总结中体现。

 

8.3

资料档案

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试卷等资料存档及时,档案规范。

 

 

三、作业与练习环节质量标准

(一)基本要求作业与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其基本要求如下:

1)必须明确向学生说明作业与练习的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性质,精心、巧妙地设计作业与练习项目,突出重点,注意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并力求内容精练,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3)布置作业与练习应目的明确、循序渐进、难易适度、数量适中,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并对作业应达到的标准和完成的时间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4)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认真批改,批改作业时应注明成绩、批改日期并签名。

5)及时认真讲评作业与练习,并持之以恒。

6)作业与练习的成绩,应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方面,以一定的权重计入学生课程终评成绩。

(二)质量标准

教学环节

观测点

质量标准

备注

1.

设计

1.1

类型

类型全面,形式多样,根据课程性质可布置阅读、口头、书面、实验、操作、调研和社会实践等形式的作业。

 

1.2

内容

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注意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2.

布置

2.1

难度

结合课堂教学布置作业,难易合适。

 

2.2

数量

每门课程均应依据其性质布置相应的作业量,数量适量,课程的每1章均需布置一次作业,以能达到训练目的为度。

 

2.3

要求

根据课程性质和具体作业题目,对学生的作业与练习应达到的标准和完成的时间提出明确要求。

 

3.

批改

3.1

批改

对所有学生的作业认真批改,并注明成绩、批改日期;对不合格的作业,退回重做,对做错的作业要求及时订正。

 

3.2

记录

作业批改记录详细,成绩登记于学生考勤表中平时成绩记录项。

 

4.

讲评

4.1

适时

在作业与练习批改的基础上,适时进行总结和讲评,做到每次作业讲评。

 

4.2

认真

讲评认真,既能对学生作业中共性的错误进行纠正,也能对学生不同思路进行总结和介绍。

 

 

四、辅导答疑环节质量标准

(一)基本要求辅导答疑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深化,是理论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辅导答疑对于学生消化、理解、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对于教师了解授课的客观效果,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其基本要求如下:

1)对待辅导答疑认识正确,态度端正。

2)认真做好辅导答疑前的准备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确定辅导对象和辅导答疑的重点内容。

3)辅导答疑分为个别辅导答疑和集体辅导答疑两类,要因材施教,方法灵活,鼓励教师开展现场辅导答疑、网络辅导答疑(QQ群、微信群等)等形式多样的辅导答疑手段;采用恰当方式,创造设疑、质疑、释疑情境,对学生进行提示、引导和点拨,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学会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质量标准

教学环节

观测点

质量标准

备注

1.

准备

1.1

内容

认真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辅导对象和辅导的重点内容;对课堂教学内容注意查漏补缺,使之完整和深化。

 

1.2

类型

辅导答疑分个别答疑和集体答疑两类。个别辅导答疑安排由教师自定;集体辅导答疑原则上每周至少一次,且固定时间、地点。

 

1.3

手段

教师采用现场辅导答疑、网络辅导答疑等形式多样的答疑手段,现场辅导答疑可在教室中进行,网络辅导答疑可在课程QQ群、微信群、课程网站中等网络上进行。

 

2.

答疑

2.1

安排

每学期第一周由任课老师确定辅导答疑时间、地点、方式、手段并报学院汇总,教师在上课时向学生宣布;学院在网站、qq群发布辅导答疑安排。教师辅导答疑时必须认真负责,根据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提示、引导和点拨,教会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2

目标

在认真实施常规课堂教学的同时,通过辅导答疑,努力使100%的求学学生掌握相应知识、技能。

 

2.3

答疑

教师辅导答疑时必须认真负责,根据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提示、引导和点拨,教会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实验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一)基本要求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体教学质量。应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个参加实验的学生亲自操作;吸收科研和教学的新成果,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改革实施方法;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开放性实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1)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常用工具、仪器及相关设备。

2)培养学生收集、查阅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测量能力、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和协作能力等。

4)培养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上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探索性。

5)增进学生的直接知识,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发展智能。

6)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基本素质。

(二)质量标准

教学环节

观测点

质量标准

备注

1.

教学文件

1.1

教学资料

实验教学大纲符合要求;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实验报告齐备,质最高。

 

1.2

教学制度

各项规章制度键全、严格执行有关实验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

 

2.

设备及仪器管理

2.1

实验装置的质量及状况

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仪器设备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配套仪器设备齐全,且总体水平先进;环境整洁卫生。

 

2.2

设备使用与维

仪器设备布置合理,安全、无事故;对实验仪器设备能经常维修、保养,有维修保养记录。

 

3.

教学内容及教改

3.1

实验开出率

实验开出K95%(开出数与实验大分比)。

 

3.2

实验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院实验教学的具体条件,鼓励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及实用性的实验项目,少开纯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

 

4.

教学过程

4.1

预实验

实验前,任课教师在实验教师的配合下,认真准备实验,必要时要预做实验项目,不上无准备的实验课。

 

4.2

备课

认真备好每一次实验课、有完整的教案及讲稿:教案中应写明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步骤、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实验准备。

 

4.3

教学

根据实验课教学特点把握好理论讲解与操作实践的重点,适当补充实用技能的教学内容;讲解力求简洁明了,多讲操作要点,少讲理论知识。

 

4.4

实验指导

实验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要巡回指导,认真指导学生按规程操作,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4.5

实验报告

学生的实验报告记载规范、详实,实验数据真实可靠,批改认真及时。

 

5.

教学效果

5.1

成绩评定与分

学生实验考核办法、考核记录准确、合理,并对学生实验成绩进行分析,并记录在实验总结中。

 

5.2

达成度分析

对照实验教学大钢进行学生对基本内容、重点、难点掌握的达成度分析,并记录在实验教学总结中。

 

5.3

改进措施

分析实验教学环节中教与学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记,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为后续实验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上述内容要在实验教学总结中体现。

 

5.4

资料存档

资料存档及时,档案规范。

 

 

六、考试与考查环节质量标准

(一)基本要求考试与考查是考核学生学业的主要方式,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方法。考试与考查既可检测教师“教”的质量,借以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还可检测学生“学”的质量,促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进行查遗补漏。考试与考查的基本要求为:

1)能促进和巩固教学效果,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改革和完善教学管理。

2)命题围绕《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充分发挥考试、考查提高教学质量的导向作用。

3)通过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核,能客观、准确、有效地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4)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平衡,并使之成为促进教学良性循环的手段。

5)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6)通过对考试质量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改进以后的考核,使之科学化、合理化。

(二)质量标准

教学环节

观测点

质量标准

备注

1.

考试组织

1.1

考务管理

学院应有人负责考务管理,且明确考务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权限。

 

1.2

出卷通知

考试时间确定后考务管理人员及时通知任课教师出卷,出卷通知详细具体。

 

1.3

考试日程安排

考试日程安排具体、要求明确;有详细的考试要求、考试时间、地点、班级、监考人员、考生等安排,考试日程安排符合教学进程。

 

1.4

试卷归档

试卷装订统一规范,填写规范、完整、具体;答案、评卷标准、成绩单、试卷分析表等材料规范、齐全;及时归档。

 

2.

命题

2.1命题原则

命题符合大纲要求,覆盖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突出,命题难易度适当,题量恰当。

 

2.2试题类型

试题类型多样灵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涉及基础题、综合题和提高题,题型可在填空、选择、判断、问答、证明、分析、计算、作图、归纳、比较等题型中选择,原则上必须有综合分析题。

 

2.3命题方法

可采用试题库、试卷库、集体组卷、制定教师或其它方式命题,根据课程性质和考核方式由教师自定,教研室主任签字确认。

 

3.

考试过程

3.1考场规则

有具体、规范的考场规则,可操作性强,有规范的考场记录表。

 

3.2监考

监考人员责任心强,坚守岗位,严格执行考试管理制度,严肃考试纪律,认真、规范填写考场记录表。

 

3.3领卷、分卷与收卷

监考人员按规定要求提前领取试卷,准时分卷,及时按要求收卷并上交。

 

3.4巡考

有巡考人员,能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

成绩评定

4.1平时成绩

平时考核制度完善,考核认真,成绩记录完整,总评成绩计算比例按规定执行。

 

4.2评卷标准

有评卷标准,包括每题的正确答案或答案要点、题目间的分数分配、每题的给分依据和掌握尺度以及评卷的注意事项,评卷标准科学、具体、明确、周密,可操作性强。

 

4.3阅卷评分

严格按照评卷标准进行阅卷评分。阅卷由任课教师流水批阅;评分客观公正,核分准确。

 

4.4成绩登记

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录入成绩,成绩登记准确,填写规范、完整,总评成绩按规定精确计算。

 

5.

试卷分析

5.1定性分析

有规范的试卷质量分析:提出的改进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叙述清楚,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5.2定量分析

成绩分布的统计分析准确。

 

5.3达成度分析

结合学生的最终总评成绩,并对照教学大纲进行学生对基本内容、重点、难点掌握的达成度分析。

 

5.4改进措施

针对该课程成绩反馈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教学改进措施。

 

5.5资料存档

试卷等存档及时,档案规范。

 

 

七、专业实习环节质量标准

(一)基本要求 专业实习是学生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途径,通过实习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感性认识,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在实践中提高能力。专业实习的基本要求是:

1)贯彻科学性和操作性原则,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专业职业基本技能与工作原理,掌握设备、工序、程序的运行、维护与管理,熟悉本专业生产(管理、服务)过程,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从业打好基础。

2)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应使学生了解组织和管理知识,学习在职人员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3)各专业在组织安排专业实习时,要计划周密,精心安排,做到有组织、有步骤、有条不紊实施。要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按照各类过程和安全制度进行操作,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

4)各专业要加强对专业实习的管理,对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严格考核,努力提高专业实习质量和实习效果。

(二)质量标准

教学环节

观测点

质量标准

备注

1.

实习准备

1.1

实习管理文件

专业实习管理文件规范、齐全,内容全面,有具体要求,责任明确。

 

1.2

实习计划

内容完整,思路明确,实施方案具体,落实计划有措施。

 

1.3

实习大纲

实习性质、目的和学生应知应会的要求明确,内容完整,符合教学要求,编写规范。

 

1.4

实习指导书

内容完整,结合实习现场实际,符合专业教学要求。

 

1.5

实习条件

接收专业实习的单位业务性质与专业有关,实习的硬件条件优良,得到实习单位支持。

 

1.6

实习动员

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实习计划。按时、认真、庄重地组织召开实习动员会,明确实习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学校规章制度传达明确。

 

2.

指导教师

2.1

教师结构

指导教师中应具有中级和高级职称或研究生以上学历,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大于10人,每位实习学生必须有实习指导教师。

 

2.2

教学态度

各专业高度重视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态度认真,责任心强,教风严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3

教师指导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和纪律要求严明,有检查落实;指导工作符合学校教学基本要求,方法合理可行。

 

2.4

指导结果

所指导的实习生能圆满完成实习工作,其实习工作受到实习单位员工普遍好评,学生认为专业实习收获较大的≥80%

 

2.5

指导总结

认真总结专业实习工作,并对做好实习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3.

实习情况

3.1

实习内容

专业实习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与专业结合较密切。

 

3.2

实习日志

学生认真、规范记录专业实习日志,内容完整。

 

3.3

实习报告

专业实习报告源于实习日志;数据真实;图样比较清晰,有系统性;书写规范。

 

4.

实习管理

4.1

领导组织工作

院领导熟悉专业实习大纲,了解实习内容、计划与进度,并参加实习检查工作。

 

4.2

实习纪律

有明确的纪律要求,执行严格,遵守安全、保密和劳动保护等有关规定,学生无违纪、违法和事故发生。

 

4.3

时间利用

专业实习时间利用率(时间利用率=在岗学时数/计划实习学时数)为95%

 

5.

成绩评定

5.1

成绩评定方案

有完善的评定方案和严格的评定程序,能反映毕业实习质量。

 

5.2

成绩评定过程

成绩评定过程公平、公开、透明,充分结合个人实习小组、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意见,成绩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各种项目的填写、签字齐全。

 

6.

实习总结

6.1

总结评价

有专业实习总结材料,实习鉴定表填写认真,实习单位评价意见真实可靠。

 

6.2

达成度分析

对照实践教学大纲进行学生对基本内容、重点、难点掌握的达成度分析,并记录在实践教学总结中。

 

6.3

改进措施

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为后续实践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

 

6.4材料存档

实习材料按规定要求做到及时存档。

 

 

八、课程设计环节质量标准

(一)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进一步巩固所学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1)课程设计指导书规范、完整,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课程设计的场所、设备等条件能够满足课程设计教学需要。

2)设计题目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本门课程教学要求,设计题目的深度、广度、难度适宜,符合大纲要求;紧密结合生产、科研、管理、社会工作等实际;设计题目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指导教师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填写完善任务书,指导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做到教书育人;工作认真负责,保证充足的在岗指导答疑时间。

4)学院定期组织对课程设计教学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5)认真履行课程设计答辩(口试)程序,掌握成绩评定标准,评分办法科学合理。

6)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学生的设计说明书书写规范、语言通顺、层次明确;图纸满足行业技术标准,学生的能力能够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部分学生体现出较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质量标准

教学环节

观测点

质量标准

备注

1.

工作准备

1.1

组织管理

1.课程设计教学工作规范、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指导书及参考资料、考核评价标准的实施文件配套齐全;2.有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任务书,目标任务明确,进程安排科学合理。

 

1.2

师资配备

1.指导教师配备合理,业务精湛;

2.熟悉科研、设计、生产一线工作实际,满足课程设计要求。

 

1.3

条件保障

场地、器材、软件、文献资料、经费等物质条件有保障,满足课程设计师生需要。

 

2.

实施过程

2.1

选题

1.题目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本门课程教学需要,做到与科研、教学和生产实际结合进行选题;2.对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先进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3.同一课题选题人数原则上不得多于5人,每位学生的工作内容侧重点不同。

 

2.2

设计任务书

1.学生题目选定后须填写课程设计任务书;2.确保每位学生在完成过程中获得基本的科研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任务书对设计题目、内容、原始资料、设计步骤及要求等做出明确规定。

 

2.3

参考资料

根据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准备数量充足的与课题相关的参考资料。

 

2.4

设计指导

1.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出勤率、设计进度和质量进行检查,及时掌握学生设计情况;2.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地耐心细致的指导,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3.课程设计每个阶段进行之前,教师必须先介绍该阶段实施的原则、方法、步骤以及应注意的事项,每个阶段进行中要加强指导和检查,以便及时纠正错误;4.在课程设计指导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2.5

设计说明书和图纸

1.学生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要求(设计方案、图纸、说明书、样品、作品、创意等),并填写课程设计报告:2.课程说明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数据完整、结论明确;

3.设计图纸整洁、规范,满足行业技术标准。

 

3.

效果评价

3.1

评价鉴定

1.按任务要求完成情况:设计图纸是否合格,计算结果和程序运行是否正确;2.设计计算说明书(或论文报告)撰写质量;3.是否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4.课程设计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5.必要时安排鉴定小组进行答辩并出具鉴定意见。

 

3.2

成绩评定

1.综合课程设计目标任务完成、实施情况以及设计成果的技术参数、设计质量、成果水平(应用价值、先进性、实用性)综合评定成绩:2.成绩评定严格、客观、合理,能如实反映学生真实情况。

 

4.

总结

4.1

总结与自我评

各专业认真开展各课程设计答辩,答辩后进行质量分析,总结应全面、认真、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4.2

达成度分析

结合学生的最终总评成绩,并对照教学大纲进行学生课程设计的达成度分析。

 

4.3

改进措施

针对课程设计中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4.4

材料存档

过程记录、图纸、简介、说明书、答辩记录、成绩单等批阅规范,资料齐全,存档及时,档案规范。

 

 

九、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环节质量标准

(一)基本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计划规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有助于本科生巩固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学术规范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采用答辩形式,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教育全程教学工作的检验。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工作基本要求是:

1)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要认真贯彻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科研、教育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重视和加强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逐步提高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各专业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结合毕业实习尽早安排,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打通进行,毕业实习以毕业设计内容需要为导向,并加强针对性。为确保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正常、有序进行,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各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根据学科特点安排足够的时间。

3)毕业设计(论文)原则上保证一人一题,可以在以下方面确定选题:新领域、新技术、新理论的综述和探索;已有理论或技术的拓展;已有理论或技术在新领域中的综合运用等。毕业设计题目也可以是综合性、复合型的题目,鼓励不同专业的同学联合做设计,可以跨专业选择指导教师,但要经过学院的审核、批准。

4)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应注重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和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①根据课题要求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调研、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实施步骤的能力;②根据课题要求系统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的能力:③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的翻译、整理能力;④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设计、计算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能力。

5)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中,各专业要成立相应的组织,组成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答辩委员会,认真做好答辩前的准备工作。要针对各专业特点制定科学、可行的答辩评分办法,统一要求,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认真搞好学生成绩的评定。

6)要按学院的统一规定,严格评分标准,规范答辩程序,做好有关记录,认真填写各种表格。

(二)质量标准

 

教学环节

观测点

质量标准

备注

1.

教学准备

1.1

教学文件

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制度、计划、评分标准等文件齐全;有日程进度计划;评分方法可行;任务书填写规范。

 

1.2

指导组织

各专业成立毕业设计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

 

1.3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每名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学生人数同一专业一般不超过6名,教师指导不同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学生人数不超过10名。

 

1.4

实验设备及资

实验仪器、设备、材料、房间准备齐全,文献资料够用,有针对性,基本满足需要。

 

2.

选题情况

2.1

基本情况

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符合教学基本要求,基本满足科研或本专业基本熟练的要求。

 

2.2

选题类型

选题与科研、生产或经营等有关,并与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

 

2.3

选题深度广度

选题广培养知识水平和技能基本相适应,有利于学生得到较全面的调练。

 

3.

教师指导

3.1

组织指导

各专业认真部署毕业设计(论文)组织准备、检查和答辩等各项工作。各专业组织指导教师讨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3.2

任务书审核

查阅资料认真、全面,拟采用的步骤明确、可行,进行了任务书审查,任务书规范。

 

3.3

教学态度

各专业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导人员责任心强,能以身作责。

 

3.4

教师指导

有进度要求,并检查落实;指导工作符合学校教学基本要求,方法合理可行,有一定的指导时间。

 

3.5

学习风气

不弄虚作假,遵守学校和学院的有关规定,无事故发生。

 

3.6

课题研究

按时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工作,采用正确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

 

4.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4.1

论文基本要求

字数、格式、书写、装订等符合要求。

 

4.2

论文质量及创新性

说明书计算正确、论据充分、语言通顺、文风正派,能够尊重实验结果和客观事实。

 

4.3

论文结构及规范性

写作格式符合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观点明确、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详略得当;论文文字、公式、表格、图形表述清楚、科学。

 

4.4

论文应用与价值性

论文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5.

答辩过程

5.1

论文审查与评

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审查修改至少二次以上。有评阅程序和规定,评阅人写出评语,评分较准确。

 

5.2

答辩组织

各专业应成立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数成立3-5人的答辩小组,原则上答辩成员至少1名校外专家,组长应具有高级职称,其他人员具有中级职称。

 

5.3

答辩准备

制定答辩工作实施细则,有答辩日程表,并对学生进行答辩动员与辅导。答辩一般应有固定场所,有挂图展示设施,布置得当。

 

5.4

答辩实施

答辩程序规范,答辩教师认真履行职责,所提问题有针对性,有规范的答辩记录。

 

5.5

成绩评定

能够体现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的意见。有成绩评定标准,执行较好,成绩评定基本客观,成绩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5.6

答辩公开

学生的答辩次序、答辩题目、答辩时间、答辩成绩公开。各专业认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每届答辩后进行质量分析,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全面、认真、及时。

 

6.

总结

6.1

总结与自我评价

总结毕业设计(论文)中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6.2

达成度分析

结合学生的最终总评成绩,并对照教学大纲进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达成度分析。

 

6.3

改进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论文)中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6.4

材料存档

毕业设计(论文)的档案材料规范、齐全,存档及时,档案规范。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2022621

辽宁科技学院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